埇桥区顺河镇:依托本土企业 助推乡村振兴 实现民富村强

文章来源: 埇桥区顺河镇浏览量:发表时间:2024-07-23 09:38 责任编辑: 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
字体大小:【    】 打印

近年来,宿州市埇桥区顺河镇依托自身全省板材加工集群镇的优势,结合瓜菜专业合作社、种禽养殖孵化等,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实现了村强民富,企业发展又好又快的目标,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

早晨六点,四里中村孙礼宝,张玲玲夫妻二人就起床、做饭、吃饭,收拾完毕后驾驶大众轿车去4公里远的东达木业公司上班。“我们俩在东达木业上班近20年了,我由原来的普通的车间工人经过不断地学习成长为现在的生产厂长,玲玲也成为一名生产统计员,我们俩每月收入在一万四左右,还有养老和工伤保险。”坐在驾驶位置的孙礼宝向记者说道。边和记者交谈,边发动车辆,招呼妻子上车,作为企业的行管人员,要提前20分钟上班。在顺河镇,像孙礼宝夫妻俩这样在板材企业上班的月薪族就有6000多人。由于营商环境优化,许多在外地务工创业的人员以及在板材企业务工的人员学到了技术和管理营销经验,纷纷投资办厂,原在东达木业务工的谢晓东、谢磊父子二人利用闲置的厂房,共同创办了一家木业公司,带动40人就业,月收入5000元左右。

顺河镇有大小板材加工企业近200家,其中规上企业26家,年产值50多亿元,从初级的原木旋切到高端板材家居一应俱全,不仅产销国内市场,部分企业的产品还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市场,斯华奇、皖木、绿野双鹏、皖森等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供不应求。顺河板材发展壮大的同时,吸纳了6000多人在企业内务工,平均月薪在4000元以上,近千人从事伐木、板材运输等相关产业,同时带动了餐饮服务业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宿州的第一家板材就在我们魏庄村诞生,红树湾、皖木、斯华奇、绿野双鹏等这些知名品牌的板材、地板也都是我们的村民创建的,我们村里现在没有闲人,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每天捡拾板皮,月收入都在2000元左右。”魏庄村党总支书记吴玲说。“板材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企业主们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每年都投入几十万元用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完善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镇村工作。”

顺河镇不仅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还有7万亩良田,在板材家居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发展种禽养殖和孵化,不仅就地转化粮食资源,还增加了村民收入。轩然种鸭合作社是以饲养樱桃谷种鸭为主的种鸭养殖企业,年可出售种鸭蛋近亿枚,产值2亿多元,带动千余人就业,200多人从事种鸭养殖。村民不出村实现就业,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无独有偶,坐落在顺河镇北部的宿州绿农禽业,是一家从事青脚麻鸡种鸡养殖、孵化的企业,日孵化雏鸡万羽以上,鸡苗不仅畅销华东、华中地区,有时还空运到昆明、贵阳等西南地区,年产值2000多万元,百余人长期在绿农企业内从事养殖、孵化、分拣等工作,普工月收入3500元以上,技术工人年收入18万元左右。附近的岳乔、鹤山、周寨、马场等百余户从事麻鸡养殖。面对家庭困难,临时资金短缺的养殖户,绿农禽业不仅以优惠的价格把鸡苗赊销给他们,还帮助他们赊购饲料,帮助回收商品麻鸡,让他们在养鸡致富的路上无忧。

埇桥区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顺河镇位于瓜菜核心示范区,双庆河沿岸的马场、王垅、顺河等村土壤多为优质的沙壤土,村民历来就有种植瓜菜的习惯。该镇王垅村的兴农瓜菜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省级示范社。在他的影响下,其他村的村民也纷纷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共同发展致富之路。在合作社的引领示范下,农户纷纷采用冬季大棚莴苣,春季西瓜或辣椒、豆角、西红柿等蔬菜、夏季种植豆角或夏玉米等栽培技术栽培模式,实现一年三收,正常情况下,三季下来亩收入在万元以上。现在顺河镇已成为国家地理标识农产品“埇桥西瓜”的主产区,“顺河辣椒”已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识农产品,豆角也有单一的鲜食向脱水加工发展,降低了市场风险。马场村大刘村民组范静原本在江苏苏州务工,2018年返乡种菜,和其他几位村民一道,注册成立了扶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质西红柿品种,开辟了大刘村民组种植西红柿的先河,促进了全村的种植产业结构调整,村民收入成倍增长。现在这个合作社不仅收购、销售瓜菜,还开始繁育瓜菜苗,增加了社员收入和就业岗位。

“我们通过党建引领,扎实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让企业支部与村党总支(支部)结对帮扶,发挥企业的长处,提供就业岗位、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升土地效益和产值,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企业在回报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完善和发展,实现共同进步,三方共赢。”顺河镇常务副镇长张静茹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